美元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元與其他6種國外主要貨幣的價值,也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變化的綜合指標,對外匯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美元指數是什麼,以及指數的高低會產生哪些影響、如何投資交易。
美元指數是什麼意思?
美元指數 (英文:US Dollar Index, USDX)是用來衡量美元在國際貨幣強弱程度的指標,由美國洲際交易所發佈的數據,透過計算美元對國際貨幣匯率的綜合變化率。
美元指數由6種貨幣所組成,計算各國的加權平均值所得出的美元指數,由於每個國家的經濟規模不同,在美元指數中的權重也不同,以歐元的佔比最大、其次為日元。
如果美元兌這些貨幣走強,美元指數就會上漲;當美元走弱,美元指數就會下跌。
美元指數計算公式:
美元指數(USDX) = 50.14348112 × EURUSD^(-0.576) × USDJPY^(0.136) × GBPUSD^(-0.119) × USDCAD^(0.091) × USDSEK^(0.042) × USDCHF^(0.036)
美元指數組成的貨幣國家,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,
與匯率相關的新聞一定不免提到近期美元的走勢。究竟,美元要跟誰比較才叫做便宜,又是誰來判斷 美元 是不是貶值或升值呢?當觀察一國的匯率變化時,投資人對「 美元指數 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。那麼,美元指數是什麼?它的變化跟觀察台幣以及其他國家匯率有什麼關係?又為什麼值得我們參考呢?讓本文一一說明。
美元指數是什麼?
美元指數( US Dollar Index, DXY )是一個觀察美元對世界貨幣的走勢指標,簡單來說,就是把美元跟世界上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拿來做計算所得到的指標。指數是由 6 種美元以外的貨幣按比率組成,類似把一籃子不同貨幣兌換 美元 的加權平均價格。而這 6 種貨幣分別是歐元(EUR)、日圓(JPY)、英鎊(GBP)、瑞典克朗(SEK)、瑞士法朗(CHF)、加拿大幣(CAD),其中歐元的佔比最高,超過 50 %,美元指數便是透過與其他貨幣的比較,來觀察美元走勢的強弱。
美元指數在 1973 年發布,指標以當年的匯率指數當作基準,指數基期等於 100。之後指數上升或下降即是美元 匯率 相較於 1973 年的改變。舉例來說,美元指數在 1974 年跌到 95,代表 1974 年的美元相較 1973 年貶值了 5% 。
🔺美元指數成分
美元指數的計算公式為下列算式:
前面有提到美元指數是在 1973 年公布,這又是為什麼呢?這就必須從 1944 年開展的布列敦森林體系說起,為了穩定戰後紊亂的全球政經環境, 1944 年 7 月 共 44 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列敦森林(Bretton Woods)的華盛頓山旅館舉行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,在會議中不僅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(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,IMF)以及世界銀行(World Bank,WB)的成立,更重要的是「固定匯率」的執行,規定美元必須與黃金掛鈎,成員國貨幣則和美元掛鈎,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,也就是 35 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制度。
但是這個制度在 50 至 60 年代,由於歐洲各國的逐漸復甦而受到挑戰,體制名存實亡。直至 1973 年尼克森總統決定讓美元貶值,各國匯率開始浮動,美元指數也因應而生,美元指數的存在,可以視為美國對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史。
💡延伸閱讀>>>IMF是什麼?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功能?與世界銀行差別?
為什麼需要關注美元指數?
美元可說是目前全球流通性最強貨幣,也是重要避險資產,大部分跨國的商品交易都需要透過美元買賣,美元走勢也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價格,尤其為抑制通膨,美國聯準會(Fed)持續升息,也推升美元走強,美元更成外幣投資的首選。但投資人在投資時也會擔心會不會買貴了?怎麼判斷美元走勢?其實,「美元指數」就是觀察美元對應世界貨幣走勢的重要指標。
美元指數主要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價格的綜合指標,不論是黃金、原物料或全球世所有貨幣都是以美元為對價關係,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,但誰的貨幣比較值錢?為解決這問題,美元就成主要貨幣,各國之間兌換不同貨幣時,常是先換成美元,再兌換成該國貨幣,但有個問題,美元的價值要由誰來認定?這時就要看「美元指數」。
「美元指數」是在1973年制定,拿來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變化的一項綜合性指標,並將美元與世界上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拿來做計算,由6個國家貨幣的加權平均所組成,包括歐元、日圓、英鎊、瑞士法郎、加拿大幣、瑞典克朗,其中以歐元權重占比最大有57.6%、日圓13.6%、英鎊11.9%、加幣9.1%、瑞典克朗4.2%、瑞士法郎3.6%,最後算出來一個數字,就是美元指數。
投資人可以透過「美元指數」,比較美元與其他貨幣走勢強弱,當美元指數上升,就代表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強勢,美元升值,美元指數下跌,就是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變弱,美元貶值。
由於美元指數在1973年發布,指標以當年的匯率指數當作基準,指數基期等於100,之後指數上升或下降即是美元匯率,如果美元指數在1974年跌到95,代表1974年的美元相較1973年貶值了5%。而美元指數曾在1985年達到最高點165,最低點2008年曾到71以下。
也因為美元指數可以反映美元本身強弱,了解目前美元在國際市場的位置,加上大部分跨國商品交易都需透過美元計價,因此,美元走勢也影響國際貿易商品價格,當美元越強,用美元購買外國計價商品就會越便宜,有利美國進口。
同時,美元走勢也會影響其他國家匯率,主要是目前各國貨幣主要還是盯著美元,因此,從美元指數的變化,也可以看出其他國家相對於美元的變化,只是相較兩國間的匯率變化,美元指數更能了解美元實際走勢,還有國際外匯市場的趨勢。
就近20年美元指數的變化來看,曾經有兩波漲勢,第一波是2008年美元指數從70.7上漲到88.5,波段漲幅25%,另一波則是2014年,美元指數從將近80上漲至100,漲幅是27%。最近這一波美元漲勢則從去年6月的89.5開始起漲,今年7月14日曾升至109.3創20年新高。
雖然近來因美國通膨降溫,美元指數回落,曾一度跌破105,這兩天又回到105之上,但由於市場也預估美國9月還會持續升息,加上前兩波升勢波段漲幅都近26%,這波美元漲勢才漲了2/3,等於美元還有1/3上漲空間,也有人預估美元指數仍有可能見到113,而在美元仍看漲之下,市場也會預估新台幣兌美元就會趨貶。
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巷仔內/新台幣30元防線破不破?央行進退兩難 今日最聚焦/新台幣「3字頭」新常態?專家美元投資教戰 升息攻略看這裡!搶美元高利定存 留意3大限制
比如你是歐元持有者,將1歐元兌換為1.2(非真實匯率)美元,購買美元無風險利率產品,如果在持有期歐元貶值(貶值為1:1),那麽當你把美元換回就能夠獲得更多歐元(1.2)。
有熟悉purchase power parity的朋友,經濟形式比較平穩的時候,即使你手握更多歐元,其實絕對購買力沒啥變化。
USD/EUR=(1+rfusd)/(1+rfeur)
看到這里插一句,外匯市場都要考慮雙方的情況,美聯儲放水不必然導致美元指數下跌,因為如果歐洲央行更大力度放水,或者全世界美元放水力度最弱,美元指數還是會上漲。
自由兌換的貨幣,貨幣的匯率看的是兩個貨幣主體的經濟發展預期,比如美國長期經濟就是比歐元更好(更很重要),美元就會對歐元升值。如果對主要國家,美國經濟的都是好的,美元指數就是上漲。
投資者就會更多持有美元資產——換美元,然後購買以美元計價的股、債、地產。
短期如果大家覺得世界經濟都不好,但是美元相對會好一些,也會購入美元,配置一些流動性高的國債之類。
在經濟平穩時期,市場平均看下來,湧入的美元會以比較平穩的方式,配置在各類以美元計價的資產。
傳導機制:大家看好美國經濟相對發展—>換美元—>部分資本配置在股市—>美元指數、美股雙升。
美國貨幣政策當然有收割世界的效果,也確實我們經常觀察到通過美元指數周期,美國定期地通過:釋放貨幣到全球(到全球很重要)—>投資外幣資產—>美元回流美國,去收割全世界資產。但美國並不是希望世界各國投資者換成美元後拿現金,而是引導進入各類資本市場,換成資產。